如来藏佛学 • 宁玛见修 • 见部之一
《九乘次第论集》第四章 汉论2
第五讲 大乘(1)唯识宗
【6. 宁玛丛书 • 1. <见部1>九乘次第论集 • 6.附录 • 5.唯识宗• 6010605】
第五章 附录:四部宗义要略
敦珠宁波车 造 谈锡永译
第二讲 大乘
(1)唯识宗
大 乘
大乘,或名菩萨乘,依宗义顺分为二,即唯识宗(Vijnanavada)及中观(Madhyamaka)二宗。
◇ 唯识宗
经量部遮拨毘婆沙部所主心识之时分、极微之方分等。唯识宗仅许外境非属认知,此实与之暗合。故《三摩地王经》云——
佛子,此三界唯心
此是此宗遂名唯识宗,盖彼主一切法唯心所显现故。
唯识宗亦依末转法轮所教,许一切法依遍计所执、依他起、圆成实等三性而安立。
【释】
毘婆沙部说心王心所同时刹那生灭,又说物质(色法)可分析为无可再分的粒子名极微,二者均为“实有”见地铺路。
经量部反对毘婆沙部,已说一切显现均是识之体相,然此说未免将识体执实,仅视识上的显现为虚妄。
唯识宗为避免实执六识聚,故建立阿赖耶识。
阿赖耶识的成立,是为了使种子有一安立的处所。然而若仅将阿赖耶识当成业种子的仓库,则仍未免落于常边,是故便为阿赖耶识另立一作用,称为熏习。于是种子于诸缘具备时即起现行,而现行又同时熏习种子,由是说为不常不断,立中道义。此即唯识宗熏现与经量部熏习最大不同之处。
至于说一切法唯识变现(一切法唯心),则如《唯识二十颂》所云:
“安立大乘三界唯识,以契经说三界唯心。心、意、识了名之差别,此中说心意兼心所。
唯遮外境,不遣相应。内识生时似外境现,如有眩翳见发蝇等,此中都无少分实义。”
此谓识生起时,变现物象如外境,凡夫于是执外境为实有,不知此仅如眼病的人见毛发苍蝇,无少分真实。如是即识所变的原理。
遍计所执自性,如黑夜中踏着草绳,误以为蛇,此于世俗中亦非真实。
依他起自性即是缘起,一切法皆依因缘生灭,缘具则生、缘不具则灭,是故依他起的“他”即指诸缘,一切有为法都属依他起,为世俗真实(世俗谛)。
圆成实自性即一切法自性,为胜义谛。
此中遍计所执自性,复分为名言遍计执,及相成就遍计执。前者指假立名言,包括一切法之假相,及其安立之假名,此皆心识之增益而非实有。后者指人我与法我。
【释】如是,“所知”便即是名言遍计执,因凡所知都属假立的名言。如瓶,“瓶”即是名言,而此现为瓶状的物体,无非只是此物体在心识中变现所显的相状。此相状有如符号,共业不同的有情,见同一符号,便有不同的相状。
至于相成就遍计执,即由心识虚构而成的概念。如人我、法我,即对个体的执着,及对概念的执着。由执着而令相成就,本非实有。
依他起亦分两种,即不净依他起与清净依他起。前者包括由五蕴近取而引生之一切有漏法,如由引颂“于是空法处,愚者妄分别”,至“苦恼无有量“所说。后者包括究竟清净胜利王之佛身、根本智、刹土等。前者之得名,以其依于业及习气等他缘故;后者之得名,则以其依离障之缘而起故。
【释】此即轮回界一切法,都属不净依他起;而涅槃界一切法,都属清净依他起。此即与后面将要说到的了义大中观不同。了义大中观说涅槃界的法离缘起,如是即非依他。唯识宗如是建立,是由于认为“假必依实“,由是建立清净依倔起,说佛身等实有,以《三摩地王经》第三十二品(Sutradharananusamsa)颂云——
于是空法处 愚者妄分别
行于分别中 彼人趣恶道
众生生老迁 流转无穷已
沈没生死中 苦恼无有量
此即说十二因缘流转。“空法”指因缘所生法,“妄分别”即是无明。
复次,圆成实亦分为二,即不变异及不颠倒。前者为内光明藏、法界不变异自性、及住自性真实(实相)。如《密严经》云——
此藏已决定 许为阿赖耶
至若后者,于到达无漏道究竟后,可说果位阿赖耶已无颠倒,以障智之烦恼已澈底清净故。
【释】依唯识家的说法,空二执之真如,即是圆成实性。不变异圆成实性便即是法性,斯为究竟真实。不颠倒圆成性只是一种除盖障的作用(智),故非究竟。
唯识宗可分为实相派及假相派。
实相派认为,眼识缘青色时,青色如实显现为青色;
假相派则认为青色显现之类一切法,于外境或心识中皆无实相,故较实相派稍胜,以此实许除识外别无其他实法,因无明习气增益,心识无明始污染及执着诸显现。
若更分别,实相派更可分为主张能取所取等数、或主张相有差别而识则无有差别、或主张相与识如一卵之二份。此皆以外境及识而作分别。
假相派则以心识自体是否为无明习气之垢 障所染,分为有垢 、无垢二派。
于主张能取所取同等数目者,或说八识聚,或说六识聚。于主张相有差别识无差别者,或说六识聚 ,或说一识,如是即有无数分别。
【释】以眼见外境的青色为例,实相派(Sakaravada)认为,青的相为真实,而假相派 (Nirakaravada)则认为不真实。
同样主张外境由识变现,为什么却有真相假相的分别呢?这是因为真相派说,识的变现有三,如一、青色现为青色;二、青色现为有方分的相;三、青色现为外境。他们认为,前二者真实,心识未因此而受无明污染,后者则已受污染,故执持外境。换言之,他们认为只有执持外境才是错误,认青色为青,并由是认许其方分相状,则并非错误。而假相派则认为三者皆不真实。这即是两派的分别。
真相派分三:能取同数派、心境掺杂杂派、半卵对开派。
能取同数派主张:当眼识缘花纹时,花纹上青黄等我的数量,跟眼识中生起的青黄相为同等数量。这样的主张,即等于说眼识生起的青相与黄相为异体。
心境掺杂派则认为花纹上青黄二色同体,持青黄相的根识亦同体。
半卵对开派则将内识与外境视同一卵中的蛋白与蛋黄,他们主张,心识变现的外境青色,跟心识所持的青色相,虽皆依心识,然而彼此却异体。
因此三派的差别,实在于外境内识同体与异体的主张不同。
至于假相派,则有有垢 派及无垢 派的分别。有垢派认为无明习气可污染心识的本体,无垢派则认为心识本体不受污染。以此分别,前者便否定自性清净心。
唯识宗又可分为随教行及随理行二派。随教行者主八识聚,随理行者主六识聚。
此宗虽较声闻、缘觉为胜,然彼不能如实了知胜义谛圆成实性,此以彼虽共许外境及显相皆非谛实有,唯却许自性光明又无二智之本觉为胜义圆成宝。
【释】认为本觉谛实有,是因为觉得“假必依实”,必须建立一实法然后才可以将假法比较抉择。同时,他们亦认为若不立实法则成断灭,是故他们所立的胜义谛便非究竟,即仍落实事执边。
下来说中观宗,其实中观自续派亦执实法,然而他们却不如唯识宗之执内识为真实法,仅视解脱后的内识为真实。
所以于诸宗中,由自续派以下皆有实事执,仅所执的程度不同。应成派之执则最小,仅概念尚未离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