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来藏佛学 • 宁玛见修 • 见部之一
《九乘次第论集》第四章 汉论2
第二讲 伏藏传承
【6. 宁玛丛书 • 1. <见部1>九乘次第论集 • 5.汉论2 • 2.伏藏传承• 6010502】
第四章 上篇_汉地论著2_宁玛派教法
刘立千 著
第二讲 宁玛派的传承之乙 -- 伏藏传承
◇ 伏藏传承
伏藏的来源是:前弘时期由莲花生大师、无垢友、赤松德赞王、耶协措杰、鲁·南喀宁布、白若咱那、鲁·桑结耶协等人,先后将密乘经典法门埋藏于山岩土石之间。到后弘期时,逐渐有人将这些经典发掘出来,弘传于人,这些经典便称为伏藏法。
《集密意续》、《密集续》、《幻变网》、《修部八教》、《如来总汇》、
《文武百圣》、《阎曼德迦》、《马头金刚》、《金刚橛》
等经典讲解、教敕、灌顶以及修法的仪轨事相等,皆是伏藏法要。伏藏中最重要者为《大圆满》。
伏藏中所发掘出来的经书与经典传承所传之经典大多相同。不过,有的经书中当然有伪造改篡之事。
伏藏之法,天竺古来就有,藏地其他宗派是屡见不鲜的。宁玛派的伏藏法从根本续到实修事相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(《智者喜筵》上623-625页、《降央钦则文选》39-44页)。
至公元11世纪时,扎巴恩谢坚(Trapa Ngonshe)将所掘出之伏藏收集在一起,修建了以扎塘(Tratang)为首的108处道场收藏之。当时最重要的发现是发掘了《医明四续论》。至于宁玛派最主要的密典发掘是公元12、13世纪之时,由有名的上下大掘藏师掘出的。上掘藏名安达娘(Ngadak Nyangrel),本名尼玛沃色(Nyima Ozer),或称娘热巴(Nyangrelpa)。他在洛扎的昆庭、扎森摩八吉和马沃角【32】等处掘出密宗最重要的法典和法器。他把伏藏大法传给其子安达·卓衮南喀白(Ngadak Drogon Namka Pelwa),南喀白传子罗丹(Loden),罗丹传子兑杜(Dudul)(《智者喜筵》上627、630、631页)。
下掘藏师名古汝却季旺秋(Guru Chokyi Wangcuk 1212-1273)。他曾在洛扎的喀曲和朗格扎等处掘出《修部八教》、《密集》、《金刚橛》、《马头明王》等重要密法。他的弟子白玛旺钦(Pema Wangcen)继承了他的事业(《智者喜筵》上634-639页、《降央钦则文选》41-42页)。
伏藏中最大的发现是《宁提》四部(四部心髓):
《毗玛宁提》:暗藏在桑耶秦浦,由掘藏师邓玛伦杰掘出;
《堪卓宁提》:系佛母措杰独得莲花生大师传授,由掘藏师白玛勒哲则掘出;
《喇嘛央提》:此为隆钦然绛巴所掘,是广释《毗玛宁提》的书。
《堪卓央提》:亦是隆钦然绛巴所掘,是广释《堪卓宁提》的书。
上下掘藏大师等掘出之伏藏法是宁玛派根本典籍,作为讲解和实修的重要依据(《智者喜筵》上574、649页,《降央钦则文选》41、42页)。
继上下掘藏大师之后,又出现了许多有名的掘藏师,掘出了不少重要密典,尤其是还掘出了重要的历史文献。如公元14世纪邬坚林巴(Orgyen Lingpa)掘出的《五部遗教》等等。
公元15世纪时,热特林巴(Ratna Lingpa)将上下两大掘藏师等所掘出的伏藏汇集到一起,称为南藏。公元17世纪居美多吉(Gyurme Dorje)在雅鲁藏布江南岸建敏珠林(Mindroling)【33】寺,寺中讲修教典以南藏为主。公元16世纪仁增郭季定楚坚(Rikdzin Godem)也掘出不少伏藏,并与前代所掘的汇集一起,称为北藏。公元16世纪北方绛地的扎西多吉(Tashi Tobgyel)在雅鲁藏布江北岸建艾旺噶巴却德道场(E-wam Chogar),其子仁增阿格旺布(Rikdzin Ngagiwangpo)始正式扩建为多吉扎(Dorje Trak)【34】寺,寺中讲修教典则以北藏为主(《降央钦则文选》12、15页)。以上是伏藏传承情况,由于后期所有掘藏大师都各建寺庙,弘传自己所掘出的教法,遂以寺庙为单位,形成了各自的传承系统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注释:
【1】前弘期、后弘期:西藏佛教的发展分为前后两大时期。前期公元8-9世纪,佛教极为兴盛,称为前弘;后期在公元11世纪,佛教经过毁灭之后又复兴起来,称为后弘。
【2】禁佛:指达磨赞普禁止佛教传播的灭佛事件。
【3】《青史》:桂·迅鲁白著(藏文本),1985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。
【4】热巴坚王:(804-836年)吐蕃王朝第八代赞普。
【5】《甘珠尔》、《丹珠尔》:即通称的大藏经。
【6】达磨赞普:吐蕃王朝最末的一位赞普,或称朗达玛。
【7】《西藏王臣记》:五世达赖嘛著(藏文本),1980年民族出版社出版。
【8】金刚乘:密乘之异名,喻教法之坚利如金刚,在一切乘门之上。
【9】一切智者·耶桑孜巴:即桂·迅鲁白,一切智是他的尊号,耶桑孜巴为他的别名。
【10】律乘教法:即戒律之教法,是弘扬佛所制定各种戒律之乘门。
【11】赤松德赞王:(730-786年)吐蕃王朝第五赞普,他与其祖松赞干布、其孙赤热巴坚三位都是弘扬佛教的赞普,合称为法王祖孙三代。
【12】《摩诃、阿鲁、阿底三大瑜伽》:摩诃瑜伽,梵语是以生起次第为主,结合求悟与真实义谛二无分别智获得解脱之法门;阿鲁瑜伽,梵语,是以胜慧为修悟界觉无分别智的法门;阿底瑜伽,梵语,即大圆满法门,求悟本来是佛,即此义上获得解脱的法门。三瑜伽属无上续部。
【13】《经·幻·心》:若按九乘次序,应是《幻·经·心》。幻部属九乘中第七乘的摩诃瑜伽;经部属第八乘的阿鲁瑜伽;心部属第九乘的阿底瑜伽。
【14】《汉藏史集》:班九桑布著(藏文本),1985年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。
【15】赤扎喜孜巴王:为吐蕃王裔,白柯赞之子、沃松之孙,公元10世纪时人。奴隶起义后,吐蕃王朝完全崩溃,他自据雅隆为王,开创了雅隆觉阿王系。
【16】大钵阐布:为当时僧人参与政治而又有地位者的一种称号。
【17】《智者喜筵》:保沃·祖拉称瓦著(藏文本),1986年民族出版社出版。
【18】拉结·邬巴隆巴:拉结,意为医生。邬巴隆,地名,在西藏南木林境内香曲河谷内。素·释迦炯乃即在此地出生,所以人称他为邬巴隆巴。
【19】《大圆满法》:是宁玛派九乘中最上乘,是悟心见性的法门。内分心部、界部、要门部三部。心部专重悟心显发自然妙智,成就法身;界部由妙智起现光明法性境界,成就报身;再运用要门部无作任运的特殊方便,契合要点,即可现证三身,是急速成佛的最高方便。
【20】《心品》:是大圆满法门中最早的经典。
【21】绛地:以昂仁宗为中心的藏北大草原之通称。
【22】噶陀寺:在今甘孜自治州白玉县境内,公元12世纪时嘎挡巴·德协建。
【23】邓坝:拉萨至堆隆一带的总称。(《九》书中为:从拉萨至堆隆中途的一地方名。
【24】藏堆:即后藏上部,为彭措林和谢通门等地方的总称。
【25】芒噶和南北拉堆:芒噶,拉孜以南的一带地方,接近尼泊尔。北拉堆,拉孜西以昂仁宗为中心的一带地方。南拉堆,萨迦西以定日宗为中心的一带地方。
【26】邓隆塘卓玛:邓即邓柯,在今甘孜州的石渠县。隆塘卓玛,庙名,公元7世纪时松赞干布建。
【27】《金刚桥》:为界部中修明空双运智证虹霓身的重要教授。
【28】宁提:是心要的意思,说此法门最为精要。
【29】空行:有男女之分,一般多是女性。如虚空天女、护法女神、佛母、密乘中的明妃。或者是妇女修瑜伽行者和具有德相者的称号。
【30】夏拉康庙:在西藏墨竹工卡东北的拉萨河旁,公元9世纪娘·丁增桑布建。
【31】央提:央提意为精要之精要,即至精之意。
【32】洛扎昆庭、扎森摩八吉、马沃角:洛扎昆庭,寺名,在西藏山南洛扎县境内;扎森摩八吉,在洛扎东部乃西境内;马沃角,在措美县当许区。
【33】敏珠林:寺名,在今西藏扎囊县藏布江南岸,公元1646年德达林巴建。
【34】多吉扎:寺名,在今西藏贡噶县境内,建于公元16世纪末期。绛地领主扎西多吉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