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来藏佛学 • 宁玛见修 • 见部之一
《九乘次第论集》第二章 藏论2
第十七讲 无上瑜伽
【6. 宁玛丛书 • 1. <见部1>九乘次第论集 • 3.藏论2 • 17.无上瑜伽 • 60103017】
第二章 上篇_藏地论著2_九乘差别广说
义成宁波车 造 许锡恩 译
第十七讲 三内密之见修行果丙:无上瑜伽
◇ 丙、无上瑜伽
自性——
法吉祥译师于《密主事业善说教授》中云:
无上瑜伽乃将根本佛性回复本来面目之手段。此根本佛性,离一切取舍、离希求与疑畏。
定义——
不动寿灌大圣尊者于《天鼓譬喻论》中云:
大圆满之定义为:于不落任何边见之自生根本智体性中,三乘之义蕴得以圆满而自在。
尊者续云:
无上瑜伽之定义为:阿底(Ati),有最极义、至胜义、无上义、顶尖义及心髓义。瑜伽,则是修习义。故此,此乃最高修习,乃一切修习中之极胜修习。
见(根)——
密彭尊者于《如意藏宗轮要义》总括见地如下:
无上瑜伽了知一切法自无始时以来,已于唯一本体之平等自性中存在,亦即于自生之本觉智中存在。虽然外境(一切法)于心识中一一显现,然外境实无自性,且属颠倒,心识于本初为三佛身之自性:空性即法身,光明即报身,周遍一切之大悲即化身。于本初清净(大清净)及任运成就之双运境界中,无上瑜伽了知轮回与涅槃于法尔任运而成之大坛城内,无二无别。
龙青巴尊者于《宗轮藏》总括大圆满之要点如下:
无上瑜伽主张:光明心性,即本来清净之法界,自无始以来即住于自所任运之成就中。此无二及自生之本觉智即是根。于其他层次较低之佛乘,因染力故,对一切法乃起分别心,由是此自生本觉智便为希求及疑虑等烦恼所障。
尊者复于《圣智净心对问》中云:
心性即如来藏,即光明本觉智。于无心时,则有心性、光明及无分别本觉智。《光赞般若经》云:“其心无心,心者本净。”
不动寿灌大圣尊者于《天鼓譬喻论》中云:
自性大圆满,乃离心而在之心性。此亦是自生之内自证,亦即内光明。于此自性大圆满中,大自然之一切体性皆法尔而在,彼不须有待于能生所生或其他缘起之因果,盖彼乃自然解脱。
无畏洲尊者于《功德藏广释·果乘遍智车》云大圆满乃无上道:
于大圆满中,因了悟永恒不变究竟自性之自在,及能不离此体性,故烦恼及所知二障即不须舍离而自然清净。是故,大圆满乃众多修行道中无上极速成就之道。
分部——
无上瑜伽六百四十万颂(译按:原文作六百万零四百颂,今据敦珠法王《宁玛派教法史》改正)之经续,无垢友尊者将之分为三部:心部、界部及口诀部。
《大庄严续》中云:
诸持心者为心部 持虚空界为界部
若于道上无修治 此即口诀部心髓
龙青巴尊者于《妙乘藏》中云:
心部强调一切法无非众生之心识所变,故一切皆不离心识。此见地乃防止自心偏离于自然智。界部主张除普贤佛母(即究竟法性)之虚空外,实无余处住。此见地乃防止自心偏离于究竟法性之广大虚空。而了知自性真实义者,乃是口诀部。
无畏洲尊者于《功德藏广释·果乘遍智车》云:
大圆满之教授分为三部,乃因应行者之悟性而施设:
由悟性故分三种见 心部外境为心游戏
界部外境为自庄严 口诀部无生体性空
法吉祥译师于《密主事业善说教授》云:
住于法身境界之等持,即本觉与空性双运,为心部。住于无修无整境界之等持,即住于究竟自性,为界部。住于本来解脱,无所取舍之究竟自性境界中等持,为口诀部。
不动寿灌大圣尊者于《天鼓譬喻论》解释云:
因万法无非心性所变现,能于应舍离之事边解脱,是为心部。因一切法皆于法性虚空(普贤佛母)中得圆满,是故离于整治边而自在者为无修界部。能了知应舍离之事边、及整治边二者之真实体性,则是甚深口诀部。
莲花业缘力尊者于《如长流之教日·耳传教授精要》中分释无上瑜伽之三部如下:
心部视一切显现为心识,心识为空性,空性为本觉,而本觉与空性为双运。于视一切显现为心识时,乃以力用、游戏及庄严三者而视一切显现为心识。首先,力用者,乃根木智之力用,此即为证悟与流转二者。基于力用,及以力用为能缘,则力用便成为一切妄念之根源。由力用生起之染心及五门等则是游戏。而内身、外身、高山、木石及屋舍之呈显,则是庄严。总而言之,庄严与游戏皆生于力用,此即自证与流转,而力用则由心性而生,故心性即因位如来藏。上述乃解释视一切显现为心识之道。于此,最要者为此根本智(因位如来藏)乃纯一光明,及为心识之自证,然此却非大圆满法尔生起之本觉。称为大圆满,则因心识兼摄光明与空性,且此二者密不可分。
界部了知光明心识及自证即空性。然此尚有对空性之强烈认知。
总括而言,
心部由了知除心识外别无他法可舍,而能解脱于应舍离之事边。但仍未能解脱于自证光明与心识之对治。
界部因了悟光明心识及自证即空性,而能解脱于事边及对治边。但此部尚未能扭转对空性之执持,且对超越心识之俱生智未能把握重点。
口诀部除超越事边及整治边外,更了悟法性之三种特质——即本体、自相与悲心。此三种特质自无始时以来已交融不可分,有如水之与湿、火之与热。复次,彼等亦非新成之组合或心识所营造。因口诀部能证根本自性之本来面目,故不仅高于九乘次第之馀乘,复高于无上瑜伽中之其他两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