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来藏佛学 • 宁玛见修 • 见部之一
《九乘次第论集》第一章 藏论1
第十一讲 无上瑜伽
【6. 宁玛丛书 • 1. <见部1>九乘次第论集 • 2.藏论1 • 11.无上瑜伽 • 60102011】
第一章 上篇_藏地论著1_九乘见修行果差别
敦珠宁波车 造 许锡恩 译
第七讲 不共果乘之丁:方便内续(3)无上瑜伽
◇◇ 无上瑜伽
口诀无上瑜伽乘以体性、词义及判别等三门解说。
一、(体性者):即本始正觉胜义谛能无间解脱之方便,且具离取舍希疑之自性。
二、(词义者:)(梵文)Atiyoga(于藏文)翻作 shin-tu rnal-byor,即无上瑜伽,因其为生、圆二者之最究竟圆满次第,亦为诸乘之颠顶故。
三、判别者有六:
1、入道,复分二:首为灌顶,谓能成熟之明力灌顶等;次为所入即以“不入一切”而入道。《遍作王续》云:
于法既无所作故 是以无修整而入
2、见者:主张轮涅万象所摄一切法,即无修整之本始正觉胜义谛,具广大明点、法身,即自生广大本智之体性。《金刚萨埵大虚空》云:
无整解脱自生智 由是显示解脱道
《大金翅鸟》云:
自生本智即如是 遍住而离诸分别
3、戒者:不可逾越“无”及“平常”等誓句。《穷察幻匙》云:
无上瑜伽誓句者 亦即为无及平常
复有唯一及任运 彼义不应有逾越
4、修者:《无上广大庄严》云:
持心识则有心部 持虚空者有界部
离求次第口诀部
由是,遂有“明”“空”二入,即法身境界之心部;入于无作及无修整法性境界之界部,与入于本始解脱,复离取舍法性境界之口诀部。
一般而言,大圆满传统之修习,涵括二部:立断(译按:音译为“且却”Khregs-Ch'od)与顿超(译按:音译为“妥噶”Thod-rGal)。《珍珠宝鬘续》云:
修持立断与顿超
前者(立断)谓入根本清净见地而不动之境界。《大金翅鸟》云:
任运而住由是立
俱生喜金刚阿阇梨云:
心之自性即本初佛陀 心如虚空无生复无灭
既证诸法平等性正谛 无有寻求而立是观修
如此观修,遂有四次第之道:
“安住”“不动”“平等”及“任运”
至若顿超:由依六门要、四所显渐次现起(而得果)。此(四)为:
现见法性显现、觉受增长显现、明体进诣显现及穷尽法性显现。
5、行者:因任何显现,皆为法性幻化生起,是故行持上无有取舍。《金刚萨埵大虚空》云:
既无所作业即空
而《库藏幻匙》云:
无上瑜伽乘行者 依于见修生机力
具力而行如疯子 一切所行皆无碍
6、果者:当下住于法尔圆满普贤地而到彼岸。由得四决定见之究竟分际,轮回遂解脱于涅槃中。《穷察幻匙》亦云:
无上密果大圆满 本始宝藏即善提
无得之果自成熟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岁次丁丑正月初二后学许锡恩译竟。愿以此少分功德回向一切有情令善妙增长。圆满吉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