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来藏佛学 • 宁玛见修 • 见部之一
《九乘次第论集》第二章 藏论2
第二十一讲 口诀部(2-1)
【6. 宁玛丛书 • 1. <见部1>九乘次第论集 • 3.藏论2 • 21.口诀部2-1 • 60103021】
第二章 上篇_藏地论著2_九乘差别广说
义成宁波车 造 许锡恩 译
第二十一讲 无上瑜伽之三部丙:口诀部(2-1)
口诀部之见地之一:三无明
◇◇ 口诀部之见地
无畏洲尊者于《龙青心髓根道果启白》中概述(口诀部之)见地如下:
因其体性空 是故离常边
自相为光明 是故离断边
悲心无尽故 万象之根基
名言分为三 实乃不可分
愿我能证得 大圆满基位
基(根)——
依大圆满之见地,“根”乃本始清净。因其体性为空及非有,是故无外显之光或色。然其自相乃法尔而成,是故其为本始光辉之体现,亦为光色及明点之极微细显现(称之为“内明”),及为法性中之本觉智。因其体性乃空,故为非有。因其自相乃光明,是故自显无尽。因其悲心(力用)遍满虚空而无碍,遂引生“基(根)之明相”。
基(根)之明相——
本觉智之五力,自基(根)中向外生起。此际,自法尔而成之自性中生出五种光明相状,及大悲力用光辉,后者乃了别(五种光明)之能知。此际,不能体证“能知”及“相状”本来如是之自体性者,相对于“明”而言,即是“无明”。复从基(根),即本始清净中,生出“法尔成就生起八相”之自显现。
龙青巴尊者于《妙乘藏》中解释“法尔成就生起八相”如下:
一、因生起而成悲心之虚空从无间断,遂有回向众生之悲心生起。
二、因生起而成光明之虚空从无间断,故有如虹光之本觉智光明生起,而此光明遍于一切显现。
三、因生起而成本觉智之虚空从无间断,故其住于无念之境界中。
四、因生起而成诸佛身之虚空从无间断,是故由诸佛身中清净光明而化之寂忿(诸尊)乃遍满虚空。
五、因生起而成无二之虚空从无间断,是故无“一”、“多”(等名句)之寻伺分别。
六、因生起而成边际解脱之虚空从无间断,故法尔成就有如自体相之澄澈。
七、因生起而成清净本觉智(即涅槃)法门之虚空从无间断,是故,原始清净自体性之显现、及如无云晴空之显现,皆乃并生。
八、因生起而成不净轮回门之虚空从无间断,遂有六道众生之显现。
本初佛解脱之道——
于生起基(根)明相之际,因了知“识”之自体性,及体悟法尔而成之显现,乃自显现及离自性,故行者即得解脱。此名为本初佛——普贤王如来解脱之道。
因幻而堕轮回——
于生起一切显现之际,因不能体证“识”及一切法自显现之真实本质,遂有三无明及四缘之污染,而依十二因缘流转于轮回,永无穷尽,直至积集资粮及证悟,方得解脱。
一、三无明
依据《妙乘藏》,莲花业缘力尊者于《极秘顿超(妥噶)耳传之笔记·普贤王如来密意庄严无字口诀空行精要》中解释三无明如下:
一、“识”中之一分,以不能了知本始清净根本觉之如实自性故,是为“一味自因无明”。
二、于观察外生之法尔所成显现时,不能体悟其为自显现及无自性,是为“俱生无明”。普贤王如来亦有此二(无明),但因有智慧生起,故能引其至解脱境,而不致漂泊于轮回。
三、众生因不能证悟力用、寻伺为无自性,实为自体性与自力,由是而堕“能”“所”二边。复次,于(人法)二我中起遍计,恒思“我由彼生”或“彼由我生”。此乃“遍计无明”。
因有此三无明之故,心识粗分遂增,乃缘五本觉智之自光(为外境、为所缘)成五大种(即地、水、火、风,空)。例如:缘白光,即大圆镜本觉智之自光,遂有“水”之大种……。
因缘五种光为外境故,乃生起由五大种所成三界轮回之器世界粗相;
缘寂忿诸佛身故,乃生起三界粗身:
缘法界之自声故,生语;
缘本明之力用为“我之心识”故,生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