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来藏佛学 • 宁玛见修 • 见部之一
《九乘次第论集》第一章 藏论1
第六讲 事续
【6. 宁玛丛书 • 1. <见部1>九乘次第论集 • 2.藏论1 • 6.事续 • 6010206】
第一章 上篇_藏地论著1_九乘见修行果差别
敦珠宁波车 造 许锡恩 译
第六讲 不共果乘之丙:禁戒明觉外续(1)事续
◇ 禁戒明觉外续
于此种种(佛乘),若先分别禁戒明觉外续乘,则《广大明觉自现续》有云:
外续分为三 事行瑜伽续
是即分为事续、兼续(译按:或译两俱续,即指行续)与瑜伽续。
◇◇ 事续
事续分三门:体性、词义及判别。
初、体性者,自胜义言,乃能证悟离四边之清净;自世俗言,依善巧方便,发愿且精勤于外求(本尊赐予)成就。如《道次第》云:
不知无二平等故 事相次第交替修
清净法性即胜义 本尊功德为世俗
二、词义者,(梵文)kriya 具“事”之义,因强调外事故。《后禅定广释》亦云:
此续名事续,以主身与语之事相故。
三、事续之判别有六:
1、入道分二:能成熟本初入道(或灌顶)及所作入道。前者以水灌及宝冠灌而令弟子成为堪能(受教)之器。《智慧明点续》云:
水及冠灌顶 共许于事续
后者以沐浴、洁净及三清净入(所作)道。《广大明觉自现续》云:
入道三清净 沐浴及洁净
又,三清净者,同书云:
何谓三清净 本尊坛城净
实事爱乐净 密咒等持净
2、见地:即二谛。《见次第》云:
实有即视为胜义 世俗三佛部坛城
具本觉相作显现 是无迷乱诸有情
胜义者,谓心性即明空(双运)之清净本智,离有、无、显现与空性等四边,如《决定与分别(见灯论)》云:
自心即觉故离边 此则无非是本智
世俗分正与倒等二。倒世俗者,谓中观宗以下(之宗派)所分别,亦正亦倒之一切世俗显现;而正世俗者,谓能证悟法性,及能显现为三部本尊坛城之功德。前书续云:
诸相能为智引生 显现庄严粗细相
则于三佛部坛城 悉皆视之为清净
3、戒律者:《穷察幻匙》有十一誓句云:
三宝与及菩提心 密咒手印不舍离
金刚铃杵亦不离 本尊上师亦如是
此为支分三昧耶 根本三昧耶有五
不应眠卧高广床 不食肉亦不饮酒
蒜等辛荤亦不食 此即十一三昧耶
复次,《总仪轨秘密续》(译按:汉译《蕤呬耶经》)亦解说有三共三昧耶及十三别三昧耶等。
4、修者:分“有相”与“无相”等二。至若前者,《忿怒尊要续》云:
修法性声文色心 成就本智圆满身
是故根据事续,生起誓句尊,须依真实六尊(瑜伽)——空性本尊、文字本尊、声音本尊、色本尊、手印本尊与相本尊。此亦见于《金刚摧灭续》(译按:汉译《佛说坏相金刚陀罗尼经》)所云:
空性文字声音色 手印相等是为六
复次,迎请智慧尊;行供赞、念诵等;由视(本尊与自身之关系)如主仆而得成就。《广大明觉自现续》云:
本尊与行者 分别如君民
《取一切种姓成就续》云:
视为主师王 自身为奴仆
密咒成就藏 取纳最殊胜
至若后者(无相修持):唯交替观修二谛,以其融入清净所缘,离四边故,即不须缘有相本尊及种子字等显现而作观修。《决定与分别》云:
显现空性次第立
5、行者:分六种行——入于(佛乘)时机之行、食物之行、衣饰之行、清洁之行、观所缘境之行,及念诵密咒之行。《忿怒尊要续》亦云:
星辰时令食衣洁 禁戒修行依此作
《见宝鬘口诀集》云:
专注尊身相 及意之标帜
更复作诵修 所行即如是
6、果者:谓能于七世中,证三佛部金刚持地,具佛三身与五智之体性。《忿怒尊要续》云:
七世住于佛地中 三部怙主调有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