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来藏佛学 • 宁玛见修 • 见部之一
《九乘次第论集》第二章 藏论2
第六讲 事续
【6. 宁玛丛书 • 1. <见部1>九乘次第论集 • 3.藏论2 • 6.事续 • 6010306】
第二章 上篇_藏地论著2_九乘差别广说
义成宁波车 造 许锡恩 译
第六讲 三外密之见修行果之甲:事密
◇ 甲、事密
龙青巴尊者于《三休息善说海总义》中述事密如下:
事密行者了悟:一切于世俗层次中显现之蕴、处、界等法皆须加以清净;
而胜义虚空,亦即本净自性,则是能清净之基础。
行者生活于清净中,修道上则观想本尊实有。
视本尊为主,行者自身为仆。行者祈求本尊加持以得成就。
密彭尊者于《如意藏宗轮要义》中概括事密之见(根)与修(道)如下:
见(根)——
自胜义谛而言,一切法于空、有中皆无二无别。但于世俗谛中,事密视本尊为主人。此本尊功德具足,无有恶业,为胜义虚空光明之现起,所现者为根本智之体相,同时此本尊能赐予非究竟及究竟成就。事密行者视自身为求加持者、为未证果者、及为仍有烦恼(染)者。是故,于胜义谛中一切平等,于世俗谛中缘起法则为实有。故事密之见地,乃相信通过修持,与视一切法为本尊身、语、意之印记,即能成就众多事业,而最后行者自身能得与本尊相同之体性。
修(道)——
行者一心观想事密之六尊瑜伽(译按:空性、文字、声音、色、手印、相之本尊修习)——本尊身相、语音、心相、宫殿、放光及收光等——及持咒召请本尊,求获加持,且圆满自身有如本尊,一若炼金术之点铁成金。
龙青巴尊者于《宗轮藏》中解释事密之六尊瑜伽如下:
(一)若能视一切显现即是虚幻妙身,则行者自能离一多二边,而一切显现亦自解脱成妙身。
(二)若能视咒字为妙音,则所持音声与空性相融之咒轮便能持续,而咒字亦解脱成妙字。
(三)若能观胜妙心识之所化,则记忆与思维乃升华为等持,而一切概念亦解脱成妙观察。
(四)若能视一切光华之放射与收摄为本尊之颜色,则彼等皆解脱为妙光,一切咒字亦解脱成根本智之体性。
(五)若能视光明为妙姿、妙座、妙冠及妙衣,则一切所显皆解脱成胜妙宫殿。
(六)若能视一切法之生起为法身,即根本智(空性)之妙解脱,则一切所当舍者皆解脱成根本智。同理,六根对六尘得解脱,且能认知六识,例如视一切显现为本尊妙身,则行者之罪障自能清净。
另据索波丹达尊者之《功德藏述记·能解金刚结之金针教授》中所言:
事密六种胜力,乃空性、文字、声音、色、相与手印;于《瑜伽密续》中亦云:“彼乃空性、文字、声音、色、相与手印”。在一般(共)事密中,并无行者观想自成本尊之修法。但在较高层次(不共)之事密中则有之。
密彭尊者于《如意藏宗轮要义》中概括事密之行与果如下:
行——
事密认为只有遵照仪轨所载一切而修,方能于修持中得成就。否则,便有如将种子播于缺水乏肥之土地中,终将一事无成。是故,此部强调修外业,一言一行,皆有法度,每天三沐浴、三更衣,以求生活于清净中。此外尚行献供及护摩(火供)等密法。
果——
行者能得众多成就,例如得持明身,其福德相等于色界及无色界之有情。而究竟之果则为于十六生中证得三种姓金刚持地(三种姓即三佛部,亦即如来、金刚及莲花等三部。此三佛部皆与三佛身及五智配合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