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来藏佛学 • 宁玛见修 • 见部之一
《九乘次第论集》第三章 汉论1
第五讲 内外密差别
【6. 宁玛丛书 • 1. <见部1>九乘次第论集 • 4.汉论1 • 5.内外密差别• 6010405】
第三章 上篇_汉地论著1_九乘差别略义
郭元兴 著
第五讲 内外密差别
密乘差别
◇ 外内密差别
密乘中在旧派分为六乘,与新派四续部之分类皆可互摄,兹先表列如下:
旧派说六果乘
┌ 事乘
牟尼续外乘 ┼ 行乘
└ 瑜伽乘
┌ 摩诃瑜伽乘
内大真言乘 ┼ 阿努瑜伽乘
└ 阿底瑜伽乘
新派说四续部
┌ 事部
下三部 ┼ 行部
└ 瑜伽部
┌ 无上瑜伽父部
无上部 ┼ 无上瑜伽母部
└ 无上瑜伽无二部
此中
事乘,经轨即一般陀罗尼真言等经,相当旧说之杂密部。
行乘以《大日经》为主,相当旧传之胎藏界。
瑜伽乘以《金刚顶经真实摄会》为主,相当旧传之金刚界。此三者合称为密乘之外三乘,或下三部,其与内三乘或无上部之区别,当依经论略述之。
密乘外内二者之区别大分有二,即能成熟灌顶之差别,及能解脱修道之差别。
初者,若续部中未全宣说四灌顶者,尤以除明咒灌顶外不说其他灌顶者,为外密乘,如《吉祥智慧秘密续》云:
“由瓶水灌顶,能入事续部,宝冠等灌顶,能入行续部,授金刚杵铃,即属瑜伽部。”
又《智慧明点》云:
“水灌顶宝冠,引入事续部,金刚杵钤名,明为行续部,
不退转灌顶,显为瑜伽续,六差别灌顶,名阇黎灌顶,
无上瑜伽名,秘密灌顶王,智慧与无上,第四皆亦尔。”
上颂所说瓶灌顶以下为外密乘也。又若续部中四灌圆授者为内密乘(无上部),如《密集》云:
“第一瓶灌顶,第二密灌顶,第三般若智,第四亦即尔。”
第二能解脱道之差别分六:
初证见之差别,若知一切诸法本来成佛,即三曼茶罗,而悟清净平等无可取舍者为内,否则为外。
第二,所观本尊之差别,若所有诸尊无面合①者为外,有面合者为内。
第三住处之差别,若缘念王宫及须弥庐顶等清净处为外,若缘念冢间(尸陀林)及乌苌等处(空行洲——荼吉尼洲)为内②。
第四所作次第受用之差别,若以沐浴清净为主者为外,如《静虑后续》云:
“污秽及不净,疑惑想若起,当住闻净处。”
若能不计清净所饮所食随乐受用者为内,《密集》云:
“肉等观择食。”第五器用之差别,若以珍宝等物为净者为外,以劫波罗(人顶骨)为主者为内,
如《密行》云:
“贤妙器一份,于其中当食。”
第六用物之差别,若用三白三甜等净食者为外,若用五肉甘露实物或以甘露丸许加持作观者为内,
《苏悉地》云:
“我说三白食,根茎果菜蔬,谷酥,滓,酪,麻,诸粥可饮食。”
又《密集》云:
“食便溺血等,常饮于酒等,当常食大肉,即胜三昧耶。”
上依经论略说下三部外密与无上部内密之差别,然吾人由此已可略知无上部为真能体现净染一如真俗不二之旨者,其真正意义与精神,吾人不可以狭隘心限量心,而妄肆测度,盖唯无上部之境界,始为真能将人类桎梏之心智解脱至于甚深广大无量无数之域也。